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
前红兄是湖北仙桃人,这地方产法学家,民法有王利明教授,刑法有张明楷教授,宪法有秦前红教授。查档案,仙桃原名沔阳,1986年改现名,究其因由,有说“沔”字难读难写,影响交际,不似仙桃上口,令人遐想。不过作为吃货,我更钟情沔阳,特别是沔阳三蒸,总让我唇齿生津,心有所念。
仙桃地处湖北中部,汉江腹地。境内无山无丘,一马平川,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长鹤立、绿柳飘拂的自然风光,成就了仙桃人精明能干、幽默豁达的性情。前红兄讲话有点像易中天先生,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很有感染力。特别是一头卷发,静若抛物线,动如波浪涌,非常震撼。女生们说,秦前红教授人缘好,朋友多,有气象,凡他在处,便是欢乐。
初来武大讲座,是2004年,地点在物理学院的阶梯教室。黑板正中用粉笔横写着,宪政中国论坛之三,主讲人焦洪昌,演讲题目“基层选举的法律救济”。作为主持人,前红兄热情地介绍了我:焦洪昌教授是京城名嘴,经常参加央视两会直播,能把死的东西说活了。基层选举的法律救济,本质上是宪法诉讼的一种,是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宪政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次邀请焦教授来,希望能从诉讼原理、程序建构、个案分析上,分享他的研究心得。与会者的掌声,把我从倾听的陶醉中唤醒,心里充盈着一股暖意。
前红兄是有个性的学者,无论参政还是科研,都显现出理想主义的坚韧。记得2005年至2011年,他有7年时间出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既懂专业,又爱较真。从质询政府的财政预算,到批评地方立法抄袭上位法,从稳慎行使投票权,到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都彰显了前红特色。“在中国渐进式变革的路上,人大仍是民众表达声音、监督政府的最佳渠道”,这是前红兄的履职感言,也是一个公法学人的行动写照。
“宪法变迁论”,是前红兄攻读博士学位时,就确定的研究方向。他从宪法规范与宪法实践的内在紧张出发,结合中国的立宪、行宪进程,将变迁模式类型化,并凝炼出宪法原则和精神。台湾有位学者说,秦前红是中国宪法变迁研究第一人。新时代首次修宪,前红兄在庙堂之上,就监察权入宪方式、人权保障程序、领导人任期制度等重大问题,发表了独立见解,因专业获尊重,以人格得信任。
何华辉教授是新中国宪法学的开创者之一,不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还培养了许多优秀弟子。作为先生精神的传承人,前红兄身上映现着先生的影子。
何先生在世时,我有两次近距离观察他,一次是1984年他在华东政法学院给青年教师讲外国宪法,另一次是1985年在贵阳出席宪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身体消瘦,面如刀刻,很像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爱吸烟,得空就抽两口,手指和牙齿都熏黄了。同辈人中,唯有廉希圣老师能跟他媲美。晚辈后生里,步先生后尘者甚众,如胡锦光、李小明、陈晓枫、刘茂林、李树忠等,前红兄当然也在其中。他们聚到一起时,相互让烟,彼此点火,亲密无间。韩大元也喜欢抽两口,但自己从不带烟,感觉像假烟民。我虽然不吸烟,但喜欢看他们吞云吐雾的样子,在别来无恙、揶揄打趣中,能闻到烟草燃烧的味道。2023年3月26日,宪法学界同仁,在武汉大学举行纪念许崇德、何华辉教授《宪法与民主制度》出版发行40周年座谈会,会后大家专程瞻仰了何华辉先生铜像,有心人还给老人家敬献了香烟。
以学术为志业,敏锐感知,准确判断,深入研讨,快速发声,是何华辉先生及其门下的优良传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李伯钧先生说,纪念全国人大成立70周年之际,我发现1955年6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本经典著作,而作者“张何”,据说是联合署名,其中有何华辉先生,为了弄清真相,特意请教秦前红教授。秦教授马上跟何师母联系,确认传说属实,该书成为新中国第一本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书。
在与前红兄几十年的交往中,我发现他始终站在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沿:能够言说的,务必说清楚,不能言说的,一定保持沉默;关心人的自由和尊严,对权力的任性时刻保持警惕;相信真、善、美是人的本性,认为在惩恶扬善中,既需要法治,更需要教化。听他演讲,其思想和观点,总显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气势,一种高昂细腻的格调。
前红兄常说,培养弟子,不仅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举办会议时的迎来送往,与大先生们聚会时的认真倾听,别人遇到困难时的施以援手,完成交办任务时的言而有信,等等,无不型塑着弟子们的健康人格。比如开会摆桌签,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它关乎人的脸面。作为导师,前红兄不仅告诉弟子们桌签如何摆放,更要亲自检查,以免留下遗憾,对此我深有感触。
前红兄是伟男子,名字却有女性色彩,宛如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什么花呢?应该是棉花吧。此花一开天下暖,从此世上无冬天。
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