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启红,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一、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新时代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把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作为教育强国、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新方法,构成了体系完备、结构严密、内容丰富、具有成熟哲学方法与鲜明实践面向的重要论述,堪称“习近平法学教育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理论”。其重要论述可概括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观”,强调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关重要的地位。“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队伍观”,强调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观”,强调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加强新型思想政法队伍建设观”,强调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观”,强调充分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加快发展公正、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加强法学专家队伍建设观”,强调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专家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观”,强调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谋划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观”,强调要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尽快把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指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优化法学学科体系观”,强调立足中国实际,推进法学基础学科内涵更新,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推进立法学、国家安全法学等学科建设;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数字法学等新兴学科;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加快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推动法学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网络工程、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观”,强调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重点做好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推送工作,更好服务对外工作格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观”,强调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观”,强调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观”,强调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法学教育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论述”的13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亿万人民开探、开辟、开拓、开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百年重大成就的创新性总结,是对百年法治建设曲折发展与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有关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命题、核心范畴、原创性观点。她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标志性成果;是加快推进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遵循;是领航湖北地区部属省属高校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新时代新征程,给我们承担起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优化法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推动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及自然科学深度交叉融合,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创新部省共建新文科途径、推广协同创新新模式、培养大批卓越人才,助力部属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都提出了急迫要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读懂记牢善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教育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理论”,不断增强高校教师、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教育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理论”的丰硕成果,助力湖北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
二、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创造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九个必须”的重要指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助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步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等新挑战;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迫切要求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困扰、保障性束缚的任务加重,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难度增大。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须从如下方面着力。这包括:指导思想方面。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九个必须”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法学教育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理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提升质量,率先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关键支撑,助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方面。持续实施教育强省中长期规划,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教育发展达到新高度;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服务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保障实现新提升;为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特色一流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民办教育管理改革,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提高人才供给水平,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支撑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保障机制。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方面。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和使用效益,加强教育信息化支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方面。完善党领导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同时,从完善落实机制、加强评估监测、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加强组织实施。
三、 以部省资源优势共同建好“经法管”融通发展的新文科
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我们的启示是,优化湖北地区部属省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好部省共建经法管融通、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通、法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与工科融通平台,做实做优做活新文科专业这篇大文章。这不仅是坚持以“习近平教育强国‘九个必须’重要论述”领航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主线,是坚持“两个结合”,“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且是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新文科体系,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急迫任务。因此,挖掘湖北教育资源大省优势,持续开展部省共建新文科不仅是实现“教育强省”的一个亮点,也是高质量建设教育体系、助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和增长点。为此,须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凝练好部省共建新文科的发展方向。2013年以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落实省政府与财政部教育部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法管”优势学科融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推进部省高校共建“社会治理法学”等新文科专业推出“1+6”模式,适时召开推进会,与财政厅专门制发文件(2023[16]号文),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共建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凝练好部省共建新文科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这一新兴学科在湖北已有10个高校开设,全国已有34个高校开设。下一步,省教育厅要发挥牵头作用,争取教育部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广泛听取意见,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部署要求与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特别是巩固夯实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部省共建新文科的发展方向,面向未来优化学科布局。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牵头引导作用,要跟教育部要及时沟通汇报,共建高校要将过去的成绩作为未来发展起点,围绕统一目标,凝练各自特色,探索完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完善好部省协同育才体系。新文科包括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海洋法学、气象法学,还包括立法学、文化法学、教育法学、国家安全法学、区际法学,纪检监察学、党内法规学等新兴学科,又包括法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人类学、网络工程以及自然科学等交叉融合新兴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新文科体系建设方面走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要认真总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验,加快新文科建设的步伐。主要措施是,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应用型、融通型、创新型、涉外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支撑,构建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锻炼、国际国内的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培养的模式。要以真正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探索支持新文科专业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以及理论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成熟化科学化。同时适应新文科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发展需求,要紧紧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实践需求,构建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范式。探索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长期良性互动的培养机制,如借鉴总结以往学分互认、教师互派等经验,探索成果共享等新做法。
第三,对标好国家需求提升科研服务质量。要扎根中国大地,围绕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战略,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解决新发展阶段的社会治理前沿和复杂问题,不断推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如专业的教材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基地建设中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等。深度参与国家、湖北省法律法规、决策部署等制定与实施,打造一批党和人民“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高端智库,进一步服务“法治湖北、平安湖北”建设大局。强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在法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四、细化实化部省共建新文科取得实效的若干举措。建设新学科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学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中央部属高校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一方面须感谢中央部属高校前期的积极组织和牵头,另一方面后期建设希望继续发挥好牵头作用。学校要在学科建设上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积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引领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既在传统学科内涵更新上取得重大进展,又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上形成特色和优势。二是,共建高校要发挥好支持协作的作用。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支持“社会治理法学”等新文科建设的各项举措,发挥好优势互补、融通创新的作用,探索完善部省共建模式。三是,政府部门要发挥好支持保障作用。前期教育厅牵头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改委和财政厅也作了研究和支持。要建立多元协同的投入机制,纳入到一流建设的支持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滚动推进;要建立探索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要素的分类评价机制,根据新文科建设特点对评价要素动态调整完善。建议宣传、政法等部门将新文科作为社会科学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纳入支持范围。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支持,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起到有益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专题统筹: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