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实践智库

中国实践智库|马广奇、赵健珺:金融标准化助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浏览:20133次 发布时间:2024-03-06 15:17:43

金融标准是金融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为金融活动提供规则、指导。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了我国金融标准化,强调以标准推动我国金融服务数字化发展,提出对数字货币技术标准、金融科技标准、金融数据要素标准等相关领域稳妥推进。随着金融标准化规划的出台,金融领域势必沿着标准化道路前进,引导约束金融业规范运行,进一步助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解析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金融标准化事业成效显著,为中国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为金融业注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活力。但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许多不足,比如由市场上自发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够规范,金融技术标准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完善、不完整,标准规范的专业研发机构数量不够、实力不足,标准数字化的转型进度较慢等等。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目前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历史交汇时期前进的新开头,在金融安全、标准化发展等方面迎来新的挑战,有新的方向要探索,新的任务要完成。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的经济远景目标,统筹推动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金融标准化发展,《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应运而生。

在服务行业中金融业是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关键行业,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规划》的出台为中国金融领域未来在金融高科技方面的架构、应用实施标准和金融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的标准化目标和战略部署,为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发挥金融要素的重要作用保驾护航。《规划》指出未来能适应与匹配现代金融体系的标准系统将基本建成,金融标准化支撑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成效将更加明显。

《规划》以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为底线,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贯彻我国标准化发展纲领。坚持系统观念,厘清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夯实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提高标准数字化。《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统筹促进金融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通揽《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明确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共计10个,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种,分为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国家标准化和标准化能力四个类别。其中约束性指标有3个:到2025年,制修订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量不低于137项,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产品和服务方向不低于15个,重点金融国际标准转化率不低于85%。预期性指标包括:到2025年,制修订金融团体标准数量不少于100项,被金融管理和检测认证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量不少于130项,具有全国服务能力的金融标准化服务机构不少于8个等。

表1 “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发展主要指标

(二)覆盖全面

《规划》涉及了中国全部金融行业,涵盖了包括银行业、信托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等各个子行业。例如扩大黄金交易市场标准供给、大力跟进证券期货规范标准建设、拓展升级保险领域标准,此外还包括强化对小额贷款、直接投资担保、地方性权益交易市场、投融资租赁服务、商业担保、典当行、地方资产管理等金融业态监管的标准化支持。这就使得《规划》能够在整个金融行业内树立正确的引导,带领行业规范发展,使得行业内部各尽所能,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

(三)技术含量高

《规划》精准把握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技术发展走向,为中国传统金融业发展寻找新突破点,并指出要做好对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新型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生物认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标准研究并有效运用,以推动中国金融业按照科学规划健康发展。广泛应用存贷款分类和编码标准,主动尝试“金融标准+”模式,例如“金融标准+扶贫”模式,以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技术标准和银行营业网点服务标准,助力推动中国乡村区域的金融服务管理水平;推进“金融标准+检测认证”,金融科技产品纳入我国统一实施的认证体系,助力推动金融科技安全与产品质量管理;推广“金融标准+乡村振兴”工作管理模式,以统一标准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

(四)创新性强

《规划》主要涵盖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产品服务、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标准建设,促进金融资产证券化规范、黄金市场价格标准体系建立,推进与保险产品差异化的技术标准完整提升和各领域规范沟通与协作,推动跨领域融合规范发展。特别是加快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技术标准体系、ESG评级标准系统,推动普惠金融标准建立,统筹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技术标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与业务形态,积极推动金融数字生态。另外还研究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发现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标准,推动金融监管工作模式革新。

(五)战略性强

《规划》逻辑清晰,对未来要完成的目标任务重点突破,从战略上分为三步走,即三年、五年、十年。三年内,基本形成了与现代金融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体现了金融业标准化的生态效益,并突出了国家标准在支持现代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中国目前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中,要加快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金融服务安全战略,为金融服务标准化提供新发展方向、前进道路。十年后能够更加完善的金融业技术标准体系,做到科学适用、结构合理、开放融合、与全球接轨,并全面建立全国金融业标准化工作格局,实现了市场驱动、政策指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开放融合,使标准化成为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六)安全性高

《规划》强调金融安全防护体系,力图构建一个具有完善金融防控标准和监管体系、依托信息化设施稳定高效公平运作的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标准化健全市场金融体系,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建设与改革并辅助现代化金融管理,以人民为中心,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新发展阶段的金融体系。金融标准化保障了金融市场的安全正常运行,将中国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具有重要的方向性引导价值。

二、金融标准化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金融改革发展40年需要标准化统一提升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金融,而评价其竞争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便是标准化管理水平。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获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已经步入了崭新的阶段。但人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金融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尚且乏力,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金融标准化作为金融领域统一的技术要求是符合时代需求,顺应新发展格局要求也是改革路上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规划》的制定,正是立足于目前中国金融发展迫切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统筹协作的需要,为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保障,统一抬高金融标准,使之更加先进有效,更具持久性。

(二)中国金融国际化20年后需要与国际标准对接契合

我国加入WTO已经20年,金融业的国际化迅速推进,已经进入新的全面开放阶段,国内金融标准需要与国际惯例全面对接和契合。《规划》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认真研究国内、国外现行标准的兼容性与差异,使得中国金融标准更加国际化。例如金融标准在信用卡领域的运用为我国信用卡的发展打下了基石。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等二十四个信用卡业务、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随后又将信用卡跨行交易成功率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既顺应了用户意愿也提高了信用卡交易的安全系数、便捷性。《规划》中提出的金融业规划体系将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并进一步贯彻国际合作,推进我国的金融业与规划体系融合发展。例如,与老挝、哈萨克斯坦、缅甸、越南等“一带一路”沿途各方和区域的金融标准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促进银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金融服务国家标准化转换为多语种外文版和区域性金融协会标准,支持“一带一路”沿途各方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因此,金融标准化正在逐步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中国金融安全稳健运营,这将促进各国与国际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国际惯例,在国际化进程中承前启后,实现高层次对接契合。

(三)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需要标准化提升

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伴随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大国”,但是还不是“金融强国”。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完成了重大跨越,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不断完善,金融领域开放格局逐步建立,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相继开通实施,一定程度上我国已经成为金融大国。但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还不够稳定、法律体系还不完备、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升,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标准化的实施将整体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实力,加快我国金融业从做大到更强,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型。

(四)数字化时代可以实现标准化

伴随着信息时代高潮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新的增长点和技术着力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业务重塑,将金融科技基础能力融入用户信息处理中去,从技术手段到实际运行整个流程都将发生巨变,这些变化都倒逼金融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流程规范的转型,驱动创新的数字化金融业务平台的构建。转型过程中数据是最客观的标准,标准化将是金融行业在内外部环境的推动下,催生出新的更加强劲的内生成长动力。

三、金融标准化的效应分析

金融标准化将助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市场优胜劣汰,使得金融产品、服务都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更深层次和更高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推进。依托于金融标准化拉高业务水平,统一业务标准,将会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淘汰不能跟进标准化的落后企业,逼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质量共同应对新的挑战。

(一)标准化将统一拉齐、抬高金融业务水准

金融标准化有利于统一金融内部相关子行业的准入管理制度以及入市门槛,规范业务操作,降低系统性风险,提高我国现有金融行业整体质量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化协调配合将缩减金融产品成本,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规模收益,从而使金融业务水准统一拉齐。另外,金融标准化还能够关联金融行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并有效规范其产业发展,以技术为支撑促进金融标准在产业发展中升级转型,进一步抬高金融业务水准。

(二)标准化将加速数字金融发展进程,厘清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边界

标准的深入探究及研制有利于金融数字货币在市场上的发行、流通和资金回笼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按需进行运营成本调节和后期优化。这将保证数字金融货币的安全性,为进一步促进金融数字货币推广普及和应用发展打下基础。标准化将在数字金融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加速构建数字金融系统,完善修订数字金融货币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金融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的数据分析、软件管理、信息交换、模型构建等技术标准。要严格划分金融与非金融之间的界限,厘清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边界,切勿混淆,以防出现违规行为。

(三)标准化将倒逼各金融主体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式服务质量提升转变

过去中国金融业主要是一种外延式发展的态势,即数量增大、规模扩大、空间扩展,在现今信息浪潮和全面开放的环境下,外延式发展已经遇到瓶颈。金融标准化将优化行业环境,提高行业质量,增强行业实力,金融标准化所要求的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主体内部重构来激发活力,实现实质性的服务质量提升和跨越式发展,增强中国金融的整体竞争力。

(四)标准化有利于新时代金融监管

《规划》将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标准体系,包括风险监控与警示标准,进一步完善金融综合统计标准,提高金融平台信息的公开披露与管理标准,健全我国金融监管的有关政策与数据收集标准,提高有关标准体系对我国监管工作的政策支撑。标准化使得金融行业行为有法可依,有了这些标准就有了新金融业态的准则规范,也就有了国家统一监督的法律依据,更加利于新时代金融监管。新时代的金融监管必将是基于标准化的、数字化的、高技术力的金融体系运行基础上的现代化金融监管,金融标准化将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坚实第一步。

总之,金融标准化不仅是我国金融发展走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拐点性要求,而且是规范保障中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金融规范的基本机制作用,找准服务重心,以标准完善的金融功能,将形成更高质量、更高效的现代服务,促进中国金融高质量蓬勃发展。对金融标准化的实施过程要注意组织领导,完善具体操作机制、强化宣传交流意识,营造重视金融标准的良好氛围,为规划提供坚实的实施保障。

(作者:马广奇,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陕西省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赵健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来源于《智慧中国》2022年第11期。)

中国实践智库:立足中国实践,对话中国智库。专题策划:秦前松。


版权声明:凡标注来源为中国实践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均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实践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底部g1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二号院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79602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