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洒满冬日暖阳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青年路上,给人带来恬静逸然的融融温情。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瞻仰了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忠魂系楚天》的大型浮雕,气势恢弘,展示的是湘鄂西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形象和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精神。走近光昭日月---创始元勋展区,我驻足凝视,默默敬读了他的光辉业绩。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他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他就是被洪湖人民传颂的“常胜将军”——段德昌。
英彦少年投身革命
段德昌,字裕后,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湖南南县南洲镇火箭村。他父亲是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很重视段德昌的教育,所以7岁就被送进私塾。他天资聪明,1914年10岁时就以诗文对联出口成章而小有名气。一天,南县劝学所所长严世杰到段德昌就读的五德书屋视察,听到私塾先生对段德昌的介绍后,赞不绝口。于是便出一上联要段德昌作对:“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灵威德同结万世”。段德昌听后坦然自若对曰:“著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秋”。严世杰听罢,连夸段德昌是一位奇才。
他是一个天生的革命家,热血激昂又冷静理性;喜爱读书又关心国事。还在读高小时,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参加“五七”国耻日游行,与盘剥学生的校长斗争。
段德昌学习成绩优异,1919年秋考入长沙中华圣公会办的雅各中学。后来,段德昌考入了长沙雅各中学,他认真阅读进步书刊,受到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启迪。1921年4月,毛主席以湖南省督学的身份,到南县去考察教育情况,结识了当地敢于争取权利的勇敢少年段德昌。正是从这时起,毛泽东和段德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毛主席的推荐下,段德昌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读物,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少的他参与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行爱国学生运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立志献身中国革命事业。
被毛主席称为“知音”
1923年,其父病逝,突然的噩耗让段德昌悲痛不已。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也意味着家里的收入断了,最终只能被迫辍学。穷且益坚利不贪,青云之志敢为先。1924年,段德昌和何长工一起在南县创办新华中学,担任校董会副主任兼英文教员,传播进步思想。1925年6月段德昌在南县由陈琳、冯希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由曾习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段德昌受南县党组织派遣,到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在黄埔军校,段德昌开启了军旅生涯。他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刻苦投入紧张的军事训练。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段德昌经周恩来介绍加入毛泽东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在这一时期,毛主席与段德昌友谊日渐加深,毛主席还常常把段德昌称为自己的“知音”。结业之后,伟人介绍段德昌加入了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段德昌作战勇猛、头脑清醒,于是被调任成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三师二团党代表,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政治部秘书和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兼《北伐周报》主编等职。
1927年,段德昌在贺龙的国民革命军20军3师2团担任党代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春节前,段德昌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后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一起创办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8月,鄂西游击总队成立,段德昌先是担任参谋长,后代理总队长,提出“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的游击战术。段德昌的游击战术和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
烈烈旌旗插遍湘鄂西
在湘鄂西一带,流传着“有贺不倒,无段不胜”的民谣。贺龙是红二军团的一面旗帜,只要他在军中,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面临何种险境,部队都能越挫越勇。而段德昌是湘鄂西根据地最主要的战将和战役组织者,洪湖苏区所有的胜仗几乎都有他的功劳。
1928年春节前夕,段德昌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点燃了荆江两岸的革命火炬,与周逸群、贺龙共同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洪湖游击大队。
1928年1月22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傍晚段德昌和戴补天等人带着年货来到桥头埠。此时傅祖光营门内热闹非凡,敌人正喝酒划拳行令。段德昌用青布裹着的一条长枪做扁担,挑着鱼肉,对门口的哨兵说:“有烦兄弟进入禀报傅营长,就说深郭巷的傅家三爹给他送年货来了。”趁这位哨兵进去禀报的时候,戴补天等人迅速缴了另一个哨兵的枪。傅祖光听说三爹来送年货,赶忙出来迎接,没想到刚走到二门口就被段德昌一枪击毙。在营门外的武装一齐呐喊起来,纷纷放响土铳和鞭炮,顿时“枪炮声”四起。敌人以为农军的大队人马到了,立刻四散奔逃。
这次年关暴动,消灭了傅祖光部,缴获长短枪近80支。当地群众欢欣鼓舞,编出歌谣:“杀了傅祖光,为民除虎狼,多亏共产党,感谢段德昌。”这次年关暴动使段德昌在人民群众的声望越来越高,也震动了荆江两岸,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1929年春,段德昌率洪湖游击队进入江陵、石首、监利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三县红色政权,任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总队长。
1930年9月,在中共湘鄂西特委的领导下,段德昌等人回到洪湖根据地的战士重编,组成了红军独立团,向敌人展开的英勇的斗争。段德昌领导武装力量,采取了夜袭伏击等战术,连战连捷,相继挫败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的围剿,恢复并巩固的洪湖革命根据地。1931夏,国民党政府军向洪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段德昌率红九师二十六团北上开辟天(门)潜(江)苏区,破除洪湖北面之敌,并胜利迎接贺龙红三军东进洪湖。段德昌率领红九师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三大战斗的胜利,共歼敌一万多人,缴枪一万余支。此后,湘鄂西根据地军民称段德昌为“常胜将军”。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牺牲,年仅29岁。段德昌牺牲的噩耗传到了洪湖,洪湖人民纷纷用各种方式痛悼英灵。人们在渔船上供着“段德昌在此”的牌位:“生为民死为民为民而死虽死犹存,爱洪湖战洪湖因洪湖负屈英魂常在。”
1944年4月,中央在延安召开六届七中全会时,通过了我党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会上,毛主席提议为段德昌平反昭雪。6月17日,中央为段德昌召开追悼大会,期间毛主席亲自担任主祭人,并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这也是段德昌被害后第一次享受组织的祭祀。
1952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段德昌同志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至此,一生骁勇奋战,谓之常胜将军的段德昌又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2009年9月14日,段德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立志救国的南洲少年,投身革命的青年才俊,洪湖苏区的杰出将领,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英名永存的时代楷模。段德昌的名字伴随他的《红军纪律歌》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作者:王明舫,湖北洪湖人)
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