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自2012年设立以来,在湖北省法学会的领导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等主管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省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端法治智库建设的意见》的任务要求,认真落实省法学会年度工作部署,按照“问题导向、紧贴地气、协同创新、引领前沿”的思路,切实履行职能任务,在推动社会治理法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同时,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司法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法治建设重点、难点、前沿问题研究,着力提高服务决策水平,助推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增强国际话语传播力,提升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十一年来,研究院共开展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417项,其中中标承揽85项(包含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5项,重点项目36项、一般项目34项),接受委托75项(中央委托36项、省级机关委托29项、市州区县委托10项),自主立项257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93篇;提交决策咨询报告,获省以上机关采纳批示352件,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69件、省部级领导批示170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重要报纸发表理论文章174篇;出版《社会治理法学概论》《中国法治指标体系与考评标准研究》《网络安全立法》等学术著作74部。
一、瞄准前沿问题研究“求快”
研究院对标中央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战略布局以及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的部署,整合研究院优势资源、瞄准前沿问题,适时发布课题指南,引领科研与高端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十一年来,相继发布中国法治发展战略研究中长期规划、社会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监察体制改革、职务犯罪司法审查机制研究、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等16个领域681项课题指南。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获批示与采纳39件)。研究院承担筹备党的十八大有关“社会管理法治”专题报告,提交“社会管理法治”(10个领域90个法律问题)专题报告;承担筹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有关“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两个子课题研究任务。陈柏峰教授完成中宣部组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关章节撰写工作;徐汉明教授完成最高检委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有关章节。徐汉明教授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重大项目“检察机关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司法部重点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指导作用研究”,已完成系列成果14篇计30万字;姚莉、徐汉明、汪习根、陈柏峰教授完成中国法学会委托“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论述摘编”30万字。徐汉明、陈柏峰、姚莉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撰写的“习近平公正司法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实践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党的领导’理论”“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思想研究”“习近平司法改革系列观点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代检察工作基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关于检察改革和检察工作系列观点的体会”“习近平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观点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习近平与枫桥经验”“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其总体性特征”被《马克思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评论》等刊载。围绕提供立法修法建言(获批示与采纳95件)。徐汉明、梅夏英、徐云峰、皮勇教授等专家团队承担人社部外专局重大招标项目,提交关于“设立国家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网络安全法”“创建网络安全法学学科”的建议被中宣部采纳;提交《网络安全法(专家建议稿)》被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采纳,并由其提请国务院法制局和全国人大立法参考。李仁真、徐汉明教授率先提出《湖北省社区矫正条例(专家建议稿)》《关于推进社区矫正立法的建议》《社区矫正法(草案)》,分别被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提案、国务院法制局、湖北省人大采纳。承接完成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办委托《网络安全立法》立法研究课题及专家建议稿;徐汉明教授等提交“‘两院’组织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均被“两高”及全国人大采纳;徐汉明教授、金鑫研究员、姚莉教授、符卫华、简乐伟研究员接受中组部、最高检委托《法官检察官职务工资序列研究》被中组部、人事部、最高检采纳;徐汉明教授、叶强博士、邵登辉博士承担平安湖北领导小组委托项目《平安湖北条例》;徐汉明教授、姜公映研究员、陈实教授等承担湖北省社科联委托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草案)》;胡弘弘教授、叶强讲师提交的《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专家建议稿)》被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采纳
二、瞄准热点问题研究“求新”
围绕监察立法研究(获批示与采纳9件)。徐汉明、王光辉、张德淼、戚建刚教授,王玉梅副教授,张乐讲师,徐凯、申政博士等专家团队承担中国法学会“国家监察立法研究”重大课题,提交“国家监察组织法”“国家监察程序法”“国家监察官法”三项“专家建议稿”,由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分别向中纪委、全国人大汇报,有关设立“国家监察官”制度等建议被立法采纳;徐汉明教授,林必恒、王玉梅副教授,张乐讲师等专家团队有关“对监察委外部监督的建议”被时任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中纪委副书记刘金国批示采纳,已完成“中国监察法律制度研究”“对监察委外部监督”专著(80万字)。围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热点问题研究(获批示与采纳12件)。研究院与检察机关实务专家及学者聚焦司法责任制重大课题,率先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为其后党中央推出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四项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其中撰写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论捕诉合一的合理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检察工作重要论述》等系列咨询报告被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韩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张军,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湖北省人民检察检察长王守安等批示,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参阅件》采纳。研究院承担“两高”委托与“监察法”相协调“两院”组织法的衔接修改的重大课题研究,提交的《关于“两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专家建议》等被时任“两高”领导周强、张军、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全国人大内司委采纳批示。
三、瞄准重点问题研究“求深”
围绕法治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获批示与采纳5件)。承担司法部委托项目《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成果提交司法部调研局和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被采纳,并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参照。围绕法治指标体系考评研究(获批示与采纳10件)。承担湖北省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委托任务,提交的“法治湖北指标体系建设”“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考评实施意见”“市州法治建设考评标准及评分办法”“省直机关法治建设考评标准及评分办法”“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宜都市)实施方案”系列成果被湖北省委省政府采纳;徐汉明、张德淼教授,戢浩飞研究员,徐凯、邵登辉博士提交的《法治湖北指标体系及考评标准》率先试点形成的“湖北经验”被中政委向全国推广,并被中央办公厅予以刊载。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获批示与采纳4件)。承担法治湖北领导小组委托项目《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提交《湖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分别被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部分内容被湖北省人大发布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吸收。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获批示与采纳10件)。组织专家、实务人员赴广东省惠州市、湖北省恩施州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惠州率先开展“一村(居)一法律副主任”、惠州市大亚湾“和美网格”治理模式、新乡贤传承朱熹文化、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其内容被省委相关决议吸收采纳,被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法学会领导批示。围绕地方法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获批示与采纳3件)。承担咸宁市、武汉市江岸区、宜昌市宜都市委托项目,提供《法治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均被采纳。围绕法治政府“五化”实施方案(2015-2020年)研究(获批示与采纳10件)。先后承担湖北省、贵州省及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委托项目,为其提供《法治政府建设“五化”实施方案(专家建议稿)》,其中湖北省2016-2020法治政府“五化”实施方案(专家建议稿)被湖北省委以正式文件采纳并下发执行。围绕打好应对新冠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整体战的咨询服务研究。会同武汉市党政机关、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救援与诊疗单位人员及志愿者,深入武昌、江岸、沌口、江夏、蔡甸等抗疫一线火线调研,接受浙江、海南、云南、山西、重庆、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和志愿抗疫的民间中医人士协同,就依法抗疫、基层联防联控、临床治疗方案、疾病确诊、消毒防疫、野生动物保护、推进市域及超大城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撰写《抗疫阻击战专报》82期,提出对策建议达246项,其中相关建言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批示58件。围绕高质量承办品牌学术论坛,2012-2014年,以社会管理法治化、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网络安全立法、法治指标体系为主题举办国际高端论坛,产生良好影响。2012-2014年在京连续举办3届“法治发展综合评估”发布会。自2015年起连续举办9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与联合国、英国、荷兰、阿塞拜疆等国际知名专家、友好人士开展学术交流,传播“中国之治”之优势。自2020年已连续举办5届“青年博士论坛”,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青年博士及专家学者聚焦前沿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讨论。
四、瞄准难点问题攻关“求实”
围绕建立构建社会治理法学“三大体系”(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获批示与采纳15件)。依托社会治理法学新兴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组织专家协同攻关,形成了以《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社会治理法学概论》为主体,以《网络社会治理法学原论》《公共安全保障法研究》《应急法学》《非营利组织法学》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法学知识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已出版国内首部《社会治理法学概论》教材,被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同志批示。协同创新方面。争取湖北省委、省政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支持,出台《关于推进部省高校共建新文科“社会治理法学”专业的通知》文件,与6所省属高校合作共建新文科社会治理法学专业(“1+6”模式);与南京师范大学、新疆政法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建设协同创新体,探索由“中南大盆景”“湖北园景”向“全国全景”推广。围绕法学教育改革诸多难题,提交《关于法学教育改革的建议》,被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围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促进乡村振兴建言,提交《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法律制度》,被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围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事决策与参政议政咨询服务(获批示与采纳5件),先后调查撰写《关于加强对回收包装制假行为防控力度的议案》《关于加大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制售假酒)的惩处力度的议案》《关于调整侵犯商标(驰名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建议》《关于对“傍名牌”等恶意侵权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的建议》《关于简化保健食品行政许可程序的议案》5项专题报告,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采用。
五、瞄准成果转化“求效”
围绕网络社会治理薄弱问题研究(获批示与采纳10件)。组织专家团队申报获批国家人力资源部海外人才中心的重点项目“网络安全法治研究”;承担中宣部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委托重点项目“网络安全立法研究”;参加承担“马基工程”首席专家张文显教授委托徐汉明教授参与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子课题——“互联网法治问题”等两项;提交的网络安全立法专家建议稿被中央有关机关采纳,并被国务院法制局、全国人大有关立法机构采纳;提交有关设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网络安全法、设立网络安全学院等三项建议被中央有关机关采纳。围绕学术成果高效转化。建立了“一库”(《法治中国建设文库》)、“一刊”(《社会治理法治前沿》)、“一集”(《咨询报告文集》)、“一选”(《社会治理法学研究生论文精选》)、“一网”(中国法治发展战略研究网)、“一号”(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一奖”(科研成果年度奖励)成果推介平台,激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升学术品质。截止目前,《法治中国建设文库》已入库《马恩“丹麦模式”中国化之路——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转型中国的法律监督:理念、制度与方法》《法治中国建设略论》《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等学术专著22部。组织编撰《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文库》,已出版《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基础理论研究》《司法人员管理体制研究》《司法责任制研究》《司法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司法组织管理研究》《司法伦理规范研究》6部;编撰《司法大百科全书》(司法制度卷),已完成200万字文稿。
六、瞄准国际传播“求力”
围绕“法治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积极借助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大会、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国际反经济犯罪高端论坛、国际网络犯罪监管协会、国际刑法协会等国际合作6个平台,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有关学术机构,运用多种方式增强“中国之治”国际传播力。引进国际专家。聘请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高级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国际反腐败学院院长马丁•克罗伊特纳博士,剑桥大学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巴瑞•莱德博士分别为校“文澜学者”讲座教授、首席专家;聘请香港大学江乐士教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前条约司司长埃德瓦多·维特分别为学校客座教授、首席专家等17人。拓宽传播途径。以“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法治中国·大讲堂”等平台,邀请国外(境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进行学术交流、作专场学术报告,增强了同国际知名人士交往交流的实效。组团参加“联合国反腐败缔约国大会”“剑桥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等国际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发表主旨演讲。
(作者:徐汉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